旅行中的骨科伤病与应对方法

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不断升级,越来越多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开始出门旅行,其中,老年人和儿童在旅行的陌生环境中,如果遇到拥挤、寒冷、潮湿、颠簸等一系列特殊境况,骨伤骨病风险会明显升高。而中青年旅行者往往会丢掉坐车观景拍照的传统旅行方式,更多选择登山、徒步、骑行等新玩法,这些新玩法对骨骼运动系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,可能伴随相应的骨科疾病风险。本文将对三个不同旅行场景中不同人群容易出现的骨科症状、对应的外伤或疾病做科普分享,帮助读者在以后的旅程中从容应对意外事件。

一、中老年团队游,长时间站立后腰痛:腰肌劳损

wWW。ii35。com

中老年人普遍存在腰椎退行性病变,参加团队游项目时,连续几天出外奔波,行走和站立时间比在家中有大幅上升,旅行中腰痛较为常见。此种情况在专业上被称为机械性腰痛,它可能由一系列腰部病理改变造成,可以模糊地理解为老百姓常说的腰肌劳损。它的特点是劳累后出现,一般在坐下休息和夜间平卧一段时间后可缓解。旅行中的寒冷环境、拥挤排队、负重行走、焦虑情绪均可加重腰痛,可能严重影响旅行体验。

专业建议:旅行前,应当评估自己的日常腰痛情况,如出现外伤后腰痛加剧、行走后下肢麻木无力、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、伴有夜间痛和静息痛等情况时,应先到脊柱外科就诊,排除腰椎骨折、椎管狭窄、间盘突出或其它严重病变,避免参与不适合自己的旅行项目。旅行中,应注意腰部保暖、避免久站和过度负重(特别是避免抱小孩),必须长时间站立和行走时,要注意避免挺肚子和骨盆前倾姿势(时刻保持核心收紧姿态,可使腰椎前凸减小,能有效缓解腰椎关节疼痛和腰肌紧张状态)。每天回到酒店后,应进行20分钟躯干部肌肉拉伸(腹肌、背肌、臀肌拉伸)和核心肌群强化练习(臀桥练习更适合中老年群体,建议每天3组,每组10-15次),坚持旅行后的恢复性训练可以有效舒缓肌肉疲劳,并为第二天的旅程做好充分的肌肉准备。

二、家庭亲子游,拉拽后儿童哭诉上肢痛:桡骨头半脱位

今年暑假,家庭亲子游异常火爆。从蹒跚学步的小娃,到活泼好动的大娃,在拥挤、湿滑的出游环境中可能经常出现跌倒。这种情况下,有的家长会时刻紧握孩子的手,在摔倒刹那用力将手拉起想要保护孩子,但是,一些小朋友可能反而因此受伤,突然感觉胳膊疼痛、无法抬起,甚至哭闹着拒绝家长的触碰。这种轻微外伤导致的幼儿上肢疼痛,通常是桡骨头半脱位,又称牵拉肘。幼儿期(1-5岁多见),肘关节环状韧带发育不完全,较为薄弱,如遇急促且过强的牵拉上肢力量,桡骨头会从环状韧带的限制中脱出,且无法自行复位。表现为患儿拒绝使用患肢,肘关节维持在轻度屈曲、旋前位,有的孩子可能会描述受伤时听到“砰”的一声弹响。

wWW。ii35。com

专业建议:推荐就近寻找小儿骨科急诊就医,如当地没有小儿骨科,也可以就诊于骨科或儿外科急诊,在给予关节手法复位前需要明确是否存在骨折。虽然不推荐没有医学背景的家长自行尝试为孩子复位,但旅途中难免会出现无法及时就医的特殊情况,此时了解复位手法就显得格外重要。初学者首先要明确几个专业术语,内侧/外侧(患肢靠近身体的一侧为内侧,远离身体的一侧为外侧)、旋前/旋后(旋转前臂时,大拇指朝内侧时为旋前,朝外侧时为旋后)、屈曲(肘关节打弯称为屈曲,屈曲90°时大臂与前臂呈直角,极度屈曲时呈30°锐角)。复位时,让患儿坐在助手腿上,由助手帮忙控制患儿身体保持稳定。操作者坐在患儿对面,两手分别握住手腕和手肘(以患儿右侧受伤举例,操作者左手握肘,左手拇指放在肘关节外侧负责按压桡骨头,右手握腕,负责旋转前臂),使患肢靠近患儿身体,缓慢用力使前臂旋后,再使肘关节屈曲,部分可在屈曲90°时复位成功,部分需要极度屈曲复位。复位成功的表现为,操作者按压桡骨头的拇指能感受到关节弹跳,患儿则能在几分钟内开始正常活动患肢。如旋后位屈曲复位失败,可以尝试维持在屈曲位时,将前臂极度旋前,一般均可成功复位。复位后不需要固定,但如果出现一侧桡骨头反复脱位,则说明韧带极度松弛,今后家长应尽量避免牵拉该侧上肢。一般在5岁之后,韧带发育逐渐完全,脱位几率明显下降。

三、户外徒步游,行走后足跟疼痛:跖筋膜炎

许多年轻人选择中长距离的徒步旅行,在欣赏户外美景的同时,强健体魄、磨炼意志、结交伙伴。长时间远足最容易出现的骨科症状是足跟疼痛,通常程度较轻,在休息后可以缓解。然而,不“作”不算年轻,当他们再次踏上背包远足之旅,若再叠加登山、跑步、骑行等令足跟有较大负荷的活动,足跟疼痛很可能加重,一步一疼时,户外旅行就会变得异常痛苦。我们可以将此类情况笼统地称为足跟疼痛综合征,或跟痛症。它可能由不同的病理基础导致,其中最多见的疾病就是跖筋膜炎。跖筋膜的起点位于足跟内侧,反复微创伤和过度负荷会将其损伤,特别是在体重大、脚踝向上勾幅度受限(跟腱紧张)的人群中,更容易在过量运动后出现跖筋膜慢性炎症。

专业建议:轻微症状时,减少负重行走、局部外用膏药即可缓解。症状严重、反复发作时,应前往足踝外科就诊,一部分患者需要检查排除应力骨折、感染、肿瘤、神经压迫等疾病。确诊为跖筋膜炎的患者一般采取保守治疗方式,包括对症止痛、康复训练、足部支具、封闭、冲击波等方法。其中,足部训练和支具可以有效地帮助旅行中的患者。建议早中晚每日3次进行跖筋膜拉伸与跟腱拉伸训练,双侧交替进行,每次10-15分钟,配合外用扶他林或膏药,可以抑制局部炎症。症状严重者可使用夜间踝背伸支具,在睡觉时持续拉伸跟腱。白天徒步时,可以选择足跟软垫、特制鞋垫,甚至可行走足踝支具帮助缓解疼痛。如果以上方法都不足以缓解疼痛,暂停徒步旅行3-6个月,认真接受足踝外科和康复科的治疗,可能是唯一的选择。

停下脚步,是为了更好地出发,愿本文读者们都能不受骨科伤病的困扰,健康地享受旅行。

(作者单位:国家骨科医学中心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)